财神节,从字面意思理解,便是庆祝财神的节日。这个节日在我国的普遍性并不高,而大多数人更是闻所未闻。在某些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财神节却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民众基础。
要了解财神节,我们必须先明白财神的含义。财神在道教中是管理世间财源的神祇。根据《道法会元》卷三十六记载:“五分财神,各有姓名,姓赵名公明,亦名赵玄坛,又名昭灵显化真人,亦名回道玄坛郎君,即正财神;南北朝时名黑虎公,四明人姓阮名秉义,即位叫总管二郎,汉代名姚少司,唐代名柴荣,即小财神。”
接着我们来探讨下一年之内有几个财神节。根据传统的财神节日期安排,一年内有三个财神节。第一个财神节是在农历的正月初五,也被称为“破五节”,意指春节期间诸多禁忌在此日可打破。第二个财神节是在农历的七月二十二,也被称为“祭财神节”,这一天人们向财神献祭,祈求一年财运亨通。第三个财神节则是在农历的十月十五,被称为“下元节”,也是道教斋戒祭祀之日。
然而事实上,真正的财神节只有正月初五这一个。其余的财神节日期都是人们根据传统习俗自行安排的。在正月初五这一天,人们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包括燃放鞭炮、舞龙舞狮、吃饺子等。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财神节在某些地区仍然存在,但这个节日却并不是的传统节日之一。因为在传统文化中,财神的地位并不高。在古代社会中,人们普遍认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追求财富应该遵循道德原则。传统文化更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如追求个人道德完善、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等。
另外一种说法是,财神分为文武两种形态。武财神有关羽、赵公明等,文财神则以比干为代表。而民间所供奉的文武财神则是在每年的农历七月二十二和七月二十三。事实上,这种说法并不正确。根据历史记载和民间传统习俗,文武财神的生日是不同的。
武财神的生日是农历七月二十二日。这一天人们会举行祭拜仪式,向武财神献祭并祈求财富和安康。而文财神的生日则是农历十月十四日。在民间传统中,这一天被视为文财神的诞辰日。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地区和民族可能有不同的传统习俗和时间安排。
此外还有说法称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五是接财神的吉日。这一说法源于古代民间传说。据说在正月初五这一天,人们要将旧年的水饺送到黄河里去“送穷”,然后将新年的饺子煮好捞起来敬献给大地和祖先等神灵吃“迎富”。但是事实上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和历史记录支撑。
总之在传统文化中认为祭祀天地山川为的是追求天、地、山、水等的平衡与和谐以及与之对应的人的精神境界与神灵世界沟通而获得神秘的幸福感与现实世界安宁的心理状态,最终达到寄托人们精神世界慰藉的崇高目标。祭祀天地山川的过程是一个人们通过祭献祖先与天地山川、宗庙等进行沟通并与之获得神秘精神愉悦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社会群体通过祭祀活动而达到团结和睦、共同进步的过程,这一过程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文化的崇高精神与伟大精神力量!